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材料化学(辅修英语)专业,四年制本科,工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化工新材料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及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解决化工、新能源、电子电气、生物医用和环保等领域生产和科研过程中化工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化工新材料产品设计与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及运营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国际化视野和绿色发展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预期培养的学生毕业五年之后可以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熟悉从事行业的相关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并且能够考虑法律、环境、安全、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对工程实践的影响。
目标2 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解决化工、新能源、电子电气、生物医用、环保等相关领域生产过程中化工新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胜任专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目标3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及项目执行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所在单位中作为骨干或负责人发挥有效作用。
目标4 具有良好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具备服务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能力。
目标5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持续完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能够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
3、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识别、分析与表达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过程中的基本科学问题和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论证,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化工新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需求的系统(装置)、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材料化学领域的科学基本原理,采用设计实验、开展试验、分析与解释数据等科学方法,对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等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表述与表征、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所得结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运用工程理论及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等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法定或社会约定的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在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等工程实践中,承担负责人或团队成员的角色,并有效的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国际视野,就化工新材料制备与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为了便于构建能有效达成12点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达成度进行有效的评价,本专业将毕业要求分解成30个指标点,具体分解如下表所示。
4、专业特色
本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科)一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科)二级重点学科、硕士点;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围绕“两个专业、一个培养方案、两个学位”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英语+材料化学”双专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联合培养具有优良专业素质和英文能力的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同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学生在获得双学位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出国留学机会。
5、核心课程
材料导论、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生物材料与工程、增材制造材料与工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语法、英汉互译、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材料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等。
6、交流合作
本专业依托强大的师资教学力量,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通过中外联合,培养具有优良专业素质和英文能力的国际化新型人才,使学生获更多的学习机会。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与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沟通联系,包括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赛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恒强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等。这些实践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保证了每位同学都能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锻炼,提升了本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7、学生活动
文体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多彩,有秋游、红歌会、荧光夜跑、动感单车等文体活动;也有“E+”沙龙、“E+”英语角、“E+”大课堂、“E+”讲坛、材化趣味实验、外教交流讲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光威杯”中国大学生高性能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竞赛等学术科研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相关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眼界,增长经历。
表1英语+材料化学专业学生主持校长基金一览表
立项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专业班级 | 指导教师 |
2017030 | 聚乙烯醇-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的研究 | 邱唯楚 | 2015英语+材料化学 | 李亮 |
2017031 | PVA/海藻酸盐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陈卓康 | 2015英语+材料化学 | 张云飞 |
2017032 | 枝化功能型多肽载药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刘畅 | 2016英语+材料化学 | 陈思 |
2018055 | 硫化镉/二氧化钛石墨烯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 | 罗晓锋 | 2016英语+材料化学 | 李亮 |
2018059 | 适用于个性化骨肿瘤修复植入物增材制造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研究 | 孙丽 | 2017英语+材料化学 | 鄢国平 |
2019066 | 肿瘤靶向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PET/MRI)多模态诊断剂的研究 | 唐婉淇 | 2018英语+材料化学 | 鄢国平 |
8、院长、教授或学生解读专业
教授解读:(鄢国平,教授,“楚天学者”)
目前,材料化学(辅修英语)专业是“E+”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招生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的形式非常好。该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国内外升学率、高端就业位居学校前列。2019届毕业生已有多名同学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录取,并将在昆士兰科技大学完成本科阶段三、四年级的学习。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在新能源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受到升学院校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学生解读:
学生如是说:“自从2014年进入英语+材化专业以来,E+的特殊性让我始终保持着一种精英意识,力争两个专业都达到一定水平,立志成为一名英语基础扎实、专业能力过硬,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以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拓展自己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在校期间,通过做实验和到工厂实习,我对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同时也激发我对科研的好奇和兴趣。另一方面,英语的学习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可以用英语与从澳大利亚前来交流的教授进行了对话,这让我体验到了将英语用于实际的乐趣并且意识到了英语的普遍性和流行性。感谢E+这个平台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全面基础的专业知识,也给了我平台和空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增长了我的理论知识和提升了我的动手能力,拓宽了我的眼界,我永远是E+人”。
9、毕业概况
材料化学(辅修英语)专业开办以来受到学生、家长、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专业于2014年首次招生,近两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国内外升学率稳定在32%以上,高端就业(世界500强、国内100强、机关事业单位)学生占比在10%以上。2016级已有多名同学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