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曼灵 潘俊 热孜瓦古力)“衷心感谢‘小蓝钻’志愿者们以节气为桥、以科学为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探索世界的窗!”近日,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小蓝钻”志愿服务队收到和顺社区居民的真诚反馈。这一幕,源自“小蓝钻”志愿服务队与社区联合打造的“科创星河·稚梦同航”节气主题科创项目,在历时2月的的10期系列活动后,于10月12日圆满落下帷幕。

(“科创星河·稚梦同航”项目收官活动现场)
“节气”为媒,融合科教启蒙成长之路
项目自启动以来,“小蓝钻”团队以二十四节气为文化主线,围绕5-12岁青少年的认知特点,构建“民俗科普+实验实践”双轨课堂。从处暑制作“简易天平”领悟杠杆原理,到白露设计“自制温度计”感知热胀冷缩;从秋分组装“木质小风扇”解析机械传动,到寒露制作“攀爬猴”探索动能转化,再到最后收官呈现“磁悬浮列车”揭示电磁奥秘等十场主题活动,将抽象科学知识融入“贴秋膘”“迎冬藏”等节气习俗中,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与文化的双重魅力。

(志愿者们在节气课堂中教授课程)
科创实践,启迪思维点燃探索之火
“老师,我知道为什么磁悬浮列车能浮起来了!”“我也要在家里试试做温度计!”活动期间,孩子们的热情贯穿始终。在志愿者引导下,他们不仅完成一个个趣味实验,更主动思考背后的科学原理,踊跃分享自己的发现。
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仍反复摆弄活动模型,主动查阅节气资料,甚至带动全家一起“复刻实验”。超过95%的参与率、累计300人次的活动规模,以及5组新家庭主动咨询报名,都成为项目感染力最真实的注脚。

(小朋友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分享成果)
双向赋能,青春力量织就服务之网
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30余名“小蓝钻”志愿者的全程投入。他们经过系统培训,以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护航每一场活动。项目期间共形成12篇纪实稿件、4条科普短视频,推动“节气科创”走出社区、走进家庭,构建起“高校专业支撑+青春志愿力量+社区家庭参与”的三维服务网络,圆满完成项目预期目标。


(志愿者与孩子们在活动中互动交流)
从处暑到寒露,从拼装模型到讲解原理,这场以节气为笔、科学为墨的探索之旅,不仅是一次科普实践,更是一段文化传承与思维启蒙的成长历程。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家长口中传递的认可,都是“科创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的见证。
未来,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小蓝钻”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化校社协同机制,以专业力量赋能社区科普,以青春热情陪伴儿童成长,让科学之趣、文化之韵,在更多孩子心中绽放光芒,续写更多属于青春与社区的温暖篇章。
图片来源::小蓝钻“志愿服务队
审核: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