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小科普
感染性肺炎是指肺部的炎症主要由不同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感染性肺炎的病原体可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几大类型。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也是病毒性肺炎高发时期。病毒性肺炎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烧,咳嗽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防疫情,注意防护
爱国卫生人人受益,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各地、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深入持久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做实做细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和科普宣传等当前重点工作,为早日全面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营造良好环境。
科学防疫,社会大众需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下这些防疫小知识你都了解吗?
1
饮食专家建议:适量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2
在平静状态下测得体温为37.3度即可判断为发热。
3
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大约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症状。
4
通常来讲,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
5
新冠病毒从发病到入院的中位时间是11天。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需要: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报告时间为2小时。
8
冠状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以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对病人进行治疗,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9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做出部署,把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其中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控到外放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11
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
12
2月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要求,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抗击疫情,你我同在。除了疫情相关知识的丰富,日常防护也不能少,请来接收防疫小tips吧!
居家防护要到位
1.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
2.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
户外出行多注意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2.根据具体条件适当参加户外锻炼,提高免疫力与生活质量。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应避免与同伴以外的人近距离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遮住。
3.前往公众场所时应遵守相关部门规定,使用健康码等手段确认行动轨迹、健康状况等信息,获得许可后方可进入。
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摒弃陋习,适量运动,平和心态,科学防疫,让我们用健康体魄建设美丽家园,拥抱幸福生活,共享健康中国!